這部片是文青朋友推薦要看的,可惜那時候百貨周年慶支援,炸忙沒時間去看
所以在Netfilx上片後,就在放假時花了點時間把它看完,劇情很普通,但是看完後內心還蠻波濤洶湧的XD

3SEk2ZnlwF4RP00HB3Cd-504x720.jpg

故事敘述看似平凡的一家四口,因為小兒子蓄意傷害進了少年感化院之後,就開始逐漸分崩離析........
(這樣的電影敘述才是最吸引觀眾去看的~~)

但是一開始看的時候,就會覺得這是個甚麼樣的東西?!沒頭沒尾的,只看到阿和跟朋友衝進去餐廳將仇家的手砍斷,
然後畫面一轉就到輕描淡寫司空見慣淡定的爸爸,以及擔心東擔心西的媽媽,還有即將進入少年輔育院的小兒子阿和醬子。

雖然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、釜山國際影展跟東京國際影展入圍,吸引許多亞洲人以及外國人的目光;本片在56屆金馬獎也得到
劇情長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男主角、男配角、剪輯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等大獎,但這樣的劇情其實就是一般台灣邊緣青少年的人生
,很真實的被搬到大銀幕上來放而已(?   你我周遭身旁搞不好也有一個類似的家庭正在真實生活著。

eWWv8pX0tzkcFHijr7hd-1079x720.jpg

看完電影,就會覺得其實有很多東西可以被探討的;但礙於片長(155分鐘),導演又不能將全部的東西都放進去,所以就造成現在這個情況。
所以在某些影評人眼裡,這部電影的真正核心其實是後半段之後才開始XDDDDD   以下將會針對這些觀點來做說明。

只知道大兒子阿豪自視甚高,對自己要求很嚴格,但是沒有深刻描寫他的心理層面,只透過司馬光的故事來表達除了外在以外,還有一個深層黑暗的
自己,然後在跳樓自殺後(還沒有留遺書),只透過溫貞菱演的曉貞將簡訊唸出來大略描述阿豪的心境,要讓觀眾們去猜測。其實這點上有很多可以再更深入
進去的,就像爸爸的期待,導演僅透過每年贈送他駕訓班的筆記本來呈現,如果能有更多描述的話,觀眾或許就能知道阿豪背負的壓力有多大多重了。

UOeHDwkH03Z1xhgrz6aa-1080x720.jpg

感覺在小兒子阿和的人格描述上,就比阿豪來得再更豐富許多,透過電影我們可以知道,阿和在家庭中的地位其實比哥哥阿豪還要再更低(多半時候爸爸阿文
被人家問到有幾個小孩時,回答的一個就是哥哥阿豪;對於阿和就好像從來沒生過一樣);只有媽媽願意關心以及照顧他,透過這樣被歧視的成長環境下,阿和
變得比較內向、被動;但是內心很剛強、很有義氣,有仇就報的古意人XDD   所以面對菜頭的質問,也大多悶不吭聲或是默默承受。

rKmSE8r7uEk0ePXMHnGv-1080x720.jpg

電影的中段,就如同許多鄉土劇般(?)壞朋友菜頭在出獄後也一直找阿和的麻煩XDDD   在這裡不得不說劉冠廷把壞到骨子裡的菜頭演的唯妙唯肖,真的就是壞到
很想要把他掐死的那種,也難怪會獲得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XD 不過也因為上述提到的阿和很有義氣,雖然很想改邪歸正,但迫於情勢不得不幫忙阿和一次又
一次,
直到  尾隨在後的爸爸阿文將其開車撞死為止,阿和也才解除了他一直以來的噩夢(暫不暴雷,欲知詳情請反白XD)

=================值==得==深==入==探==討==分==隔==線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其實像類似這樣在家中產生意見分歧以及個人歧視的家庭環境,的確是比一般的家庭更容易教出人格異常的孩子出來(舉例來說:像鄭捷就是一個例子)
到了後期爸爸阿文才開始願意去正視小兒子阿和他到底在想甚麼?有甚麼事是自己可以幫得上忙的?不過鑄下大錯也太遲了點;如果一開始就這麼做
,我相信阿和不會像這樣子走歪,並擁有進過感化院的前科紀錄。

這些東西(家庭環境、家庭教育、人格養成等等)也是民間團體(包括人權團體、廢死團體等等)一直想去探討、想去追究的重要課題之一。究竟甚麼樣的情況下可以
讓一個看似正常的家庭教育出一個只想出名而幹大事的兇手?在之前很夯的電視劇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,由吳慷仁飾演的人權律師,也是在做類似的功課
(探討李曉明出身在正常家庭環境中為何會變成殺人魔)。而這些東西若是能夠整理成系統化的資料庫,若國家能夠正視到這一點,相信對於未來每個小孩的人格
教育發展上,能夠獲得更多的防範以及補救。

15251580547_14d190b176_k.jpg

另外像是自殺防治也很重要,其實真正會去實行的,不會是那些一天到晚掛在嘴巴上的人;那些一點徵兆都沒有的人,才是真正的高危險群。如果妳剛好身邊有認識
類似的朋友,殺傷力最大的當然是那些鼓勵的話,說難聽一點,如果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不在乎的放下,那些鼓勵的話又能起的了甚麼作用呢?殺傷力其次,則是對
她來說很刺耳的話,例如:「妳如果怎麼樣的話,我就怎麼樣。」如果真心想要幫助對方,這種話也是寧可不說的好。

stone-tidal-weir.jpg

再來,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觀念就是:千萬不要想著自己可以解決,不要想著自己可以阻止她去實行!!!」這是一個很恐怖的錯誤認知,首先,
正確的解決方式應該是轉介給學校(或機構)的心理諮商師協助解決不要去阻止對方,因為人是個很矛盾的動物,一旦阻止了一次,心裡會產生疙瘩,
會開始胡思亂想,總沒有辦法每一次都阻止得到,自然而然就會產生龐大的壓力;筆者看過不少例子(包括筆者自己以前年輕時也做過類似的蠢事    還搭了人生第一次的救護車~~~)

P.S.   另一個跟自殺有異曲同工之妙,只是對生命來說沒有這麼多傷害的名詞是「自殘」。很多的研究指出,會自殘的人反而不太會去自殺,因為這樣子的行為只是
為了感受活著,一種心靈的寄託,一種痛覺上的承受,透過痛覺本身、血液流下的瞬間,才能真正感覺自己是活著的。筆者是可以接受對方自殘的,如果有需要的話,
畢竟在人生旅途中,有太多不確定,太多的不順遂需要透過一些方式去紓解。唯一的但書是不要太過頭,必須小心安全,畢竟這些情緒上的東西,如果不能靠一些
自己認為可以的方式去紓解,那只會讓情緒的壓力無法宣洩,更慘而已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陽光.jpg
(本圖截自Nefilx網站)

如果還沒看過《陽光普照》的,歡迎下載購買Nefilx會員觀看使用,這真的是一部後勁很強的電影,推薦給你們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陽光普照影評 陽光普照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休假在平日的獅獅 的頭像
    休假在平日的獅獅

    獅獅四處走走

    休假在平日的獅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